近年来,自治区民政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宁夏实际,聚焦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提质增效,坚持以政策为引领、以专业为支撑、以协同为路径,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一颗身处困境的童心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一、建强政策支撑,筑牢关爱服务“压舱石”。构建“1+N”政策体系,推动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1”个总体方案,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围绕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开展监测预警评估、畅通转介诊疗帮扶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量化工作指标、细化工作措施。“N”项配套政策,出台《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关爱服务举措,推动构建全链条关爱服务模式;印发《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作指引》,及时为评估发现存在监护困境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修订《宁夏“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实施细则》,拓展“明天计划”项目资助范围,防止因上学、就医困难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推动将身心疾病康复期困境儿童融入社区“精康融合”行动,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逐步形成精准识别、多层覆盖、全周期保障的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
二、创新服务模式,激活专业关爱“动力源”。坚持项目牵引。联合教育、卫生健康、共青团、妇联等5部门实施“宁心护童”项目,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400万元,面向全区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识别与评估,按照“一人一策”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步建设心理健康识别评估信息平台,组织系统培训,及时总结经验、研判问题、优化路径,确保项目规范高效运行。坚持协调联动。会同卫健部门开辟诊疗“绿色通道”,联合教育部门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协同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团委开通“12355心理健康热线”线上服务,初步形成“识别—评估—干预—转介—跟踪”闭环服务机制,“民政识别评估+教育关注跟踪+卫健诊疗跟进+妇联结对帮扶+团委协作关爱”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协同机制逐步完善,实现了力量同频共振、关爱服务全域覆盖。坚持分级干预。根据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风险等级和个性需求,今年全区共完成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识别1800余人次,识别出“高风险”儿童12人、“中风险”儿童45人,开展个案服务12人、团体辅导30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15场,分类制定心理关爱方案,切实做到精准支持、精准服务。
三、主动担当作为,织密全域覆盖“关爱网”。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依托宁夏儿童福利院,建设自治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示范基地,积极构建专业人员引进、专业项目支持、专业阵地打造、专业资源辐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开展心理健康预防、评估筛查、培训教育、咨询转介、宣传倡导等专业服务,与相关医院、高校、社区等建立联动机制,积极构建“院内专业服务+院外资源支持”立体化服务网络。建强关爱服务阵地。“十四五”以来,统筹中央、自治区和地方资金1.4亿元,新(改、扩)建1个省级、1个市级儿童福利机构,8个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243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设立心理辅导室。吴忠市红寺堡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个案督导、心理团队辅导、场景式体验等活动服务困境儿童及家长40余人次,取得明显成效。提升专业能力素养。举办自治区儿童主任骨干培训,组织7个县区儿童主任心理健康状况识别能力专题培训,全区244名儿童督导员、2641名儿童主任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募集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借力心理教师、专业医师、心理协会爱心人士等专业人才,组织开展个案帮扶、心理调适等专业服务。
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自治区民政厅将持续深化“宁心护童”项目,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不断夯实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基础,用实干与担当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天空,让每一朵“幼苗”都能茁壮成长、精彩绽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