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中华慈善日”的标志
2019年,民政部确定了“中华慈善日”标志。
“中华慈善日”标志采用党旗国旗的红色,寓意我国慈善事业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采用象征和谐美好的圆形,寓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字9和5,组成一盏明灯,慈善之光传向八方、照亮世界;红心,既寓意无私奉献的慈爱之心,也寓意慈善事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为民之心。
这些慈善知识要知道
31.慈善组织可以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慈善服务吗?
可以,慈善组织开展这些慈善活动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执行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程,保证服务质量。
32.慈善组织根据需要招募志愿者有哪些规定?
慈善组织根据慈善服务的需要招募志愿者,应当签订协议,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进行有关技能培训。
33.慈善组织对志愿者应当提供什么条件?
慈善组织对志愿者应当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对其可能发生的人身危险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应如实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间、内容、评价等信息。根据志愿者的要求,应无偿为他们提供有关志愿者服务记录的证明。
34.慈善组织有哪些信息应当公开?
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包括章程、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以及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还有每年的年度工作报告、经过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公开募捐和项目实施情况等及时公开。公募时间周期和项目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三个月内公开一次,结束后将实施情况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5.有哪些信息可以不公开?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可以不公开。
36.慈善组织取得收入需要纳税吗?
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37.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如何享受税收优惠?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可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38.企业当年捐赠总额超过总利润规定数额的怎么扣除?
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9.境外侨胞、国际友人捐赠的慈善物资有什么优惠?
境外捐赠的慈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40.受益人接受捐赠的物资是否要纳税?
受益人接受的捐赠物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41.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的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有哪些优惠?
捐赠人捐赠的上述内容可以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专业性费用。
42.慈善组织开展公益性项目需要使用土地,政府如何支持?
慈善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优抚等项目需要服务设施的用地,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这些慈善服务设施用地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43.发展慈善事业能否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
可以。国家为慈善事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提供融资和结算等金融服务。
44.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如何为慈善组织进行购买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依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
45.如有发现慈善组织违法行为的应当怎么办?
《慈善法》第十一章专门规定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慈善法》规定,根据不同情节,分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吊销登记证,罚款、警告、没收、赔偿,构成违法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6.城乡社区(村)组织、单位内部能否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城乡社区(村)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村)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47.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可以开展慈善活动吗?
可以,慈善组织以外其他组织可以开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但活动内容、做法应当符合《慈善法》的要求。
48.捐赠人参与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有哪些优惠待遇?
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49.如何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 有关部门接受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对于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管作用。
50.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
(1)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
(2)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3)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开展慈善活动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