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紧扣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目标,以加快转型为重点,以优化提质为抓手,加强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夯实救助保护基础,健全“三级联保”服务体系,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高位推动,压实组织领导基础。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契机,率先在全区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挂牌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未保法》列入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内容,在学习贯彻国务院、自治区未保委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见的基础上,以市政府常务会提级研究部署,专门制定印发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落实机构,打好加快转型基础。严格执行《民政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民政厅等厅局关于印发宁夏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民政局所属不定级别事业单位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挂牌机构“灵武市儿童福利院”更名为“灵武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于今年3月正式发文明确细化职能职责,并调剂3名事业编制人员从事未保工作。按时开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0951-4012349,并入12345便民服务热线;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三统一”标准,完成8个乡镇(街道)未保站挂牌设置,构建以市级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救助保护站—村居儿童主任为一体的三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体系。全市建成村(社区)“儿童之家”76个,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8名、村(居)儿童主任85名。
对标样板,加快机构优化提质。在自治区民政厅儿童福利处支持下,市领导专题研究将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水木灵州社区卫生服务站搬出未保中心。同时,组成考察学习组专门赴海原县学习借鉴未保中心建设运行先进做法与经验,制定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未保中心改造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功能布局(一厅、九室、四区:服务大厅、综合办公室、成员单位联合办公室、多功能培训室、个案访谈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模拟室、宣泄治疗室、音乐治疗室、情绪宣泄及治疗室、休息室、临时监护区、文化展示区、联席会议会商办公区、社会组织办公区),概算投资95.8万元(其中区厅专项支持50万元已到位),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审定同意后将立即组织改造,预计8月底投运。
加大指导,做实常态服务工作。结合自治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20条措施”落实,将17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津贴的保障标准提高到1000元。先后从社会救助资金中拿出148万元,实施乡镇(街道)社工站(未保站)项目、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项目,以未成年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工人才培养、救助保护、儿童福利、社会事务为重点的社会服务在22个村(社区)铺开,4家专业社会组织引领8个乡镇(街道)未保站走进居民家中,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精神慰藉、权益保障、康复服务等,15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到助浴、打扫卫生、心理康复等服务,85个村(社区)约582名少年儿童在“五月康乃馨 爱心献母亲”等系列关爱活动中享受到节日快乐、得到关爱教育。同时,扎实开展未成年人精细化管理、基层儿童主任(督导员)考核管理、儿童之家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及家庭监护评估和监护监督等工作,关停有安全隐患村(社区)儿童之家4个,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基层儿童主任(督导员)考核管理细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