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属于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77户56074人,救助保障对象42188人,低收入困难群众8632户35310人,民政服务对象占全县总人口的53%,民政工作任务艰巨、群众关注。近年来,彭阳县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守住底线,补齐短板,改革创新,倾心尽力为群众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和肯定。彭阳县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彭阳县民政局先后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区民政工作先进县”“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在学习教育中树牢心系人民的“群众观”。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始终把学习教育作为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的主渠道,坚持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不断跟进学,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引导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一是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建立每周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季度一次专题研学、年度一次述职论学的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中心组集中学、党支部系统学、党员自觉学,创新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实效。二是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利用近邻任山河烈士陵园和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区位优势,坚持每年清明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干部职工瞻仰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观看革命影片、聆听革命故事等形式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洗刷思想,净化心灵,激发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三是开展民生教育活动。结合下基层联系群众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走访困难家庭,了解群众疾苦,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为民服务上做到贴近群众生产、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情感,每1名干部职工每年至少走访10户贫困户,联系帮扶5户困难家庭,“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在帮困解难中织密民生保障的“安全网”。干部职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尽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为难事。一是精准实施兜底脱贫。2018年以来,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1.7万户贫困户进行全面核实,逐户摸底调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的3859户9141人整户纳入低保范围,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1109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800元,补差达到每月270.3元,比自治区规定补差高出48.3元,切实将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得到公开公正公平落实,深受群众称赞。二是扎实做好特困供养。全面落实“幸福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理念,研究制定出台了《彭阳县特困供养机构开展托养服务实施办法》,改扩建养老院3所,新建养老院1所,建成农村老饭桌38个、互助养老院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对事实无人照料的老年人开展托养服务,全县老年人养老困难得到全面解决,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三是积极开展慈善公益事业。连续多年在全县开展困境儿童摸底核查工作,建成“儿童之家”121个,组织开展“七彩假期”“奉献爱心”“结对手拉手”等系列关爱保护活动,收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1名,资助6名儿童完成手术治疗。扎实推动福康工程等福利项目落实落地,先后资助近100名孤残儿童完成手术治疗,帮助孤残儿童重获新生。
三、在创新载体中筑牢社会治理的“防火墙”。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近年来先后新建标准化城市社区2个,农村社区服务站26个,创新建立“云视通”会议远程监察系统,实现160个村(居)委会全覆盖,规范修订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三社联动”运行机制,开展“社区微公益”活动,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城乡社区管理工作。彭阳县村民代表会议助力精准脱贫经验得到民政部认可和宣传。二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社会组织执法监察职能,创新推行行业协会政社脱钩、社会组织登记“三证合一”及统一信用代码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严格准入制度,依法依规取缔违规和僵尸社会组织,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80多个,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脱贫攻坚。三是创新特殊群体基本权益保障方式。全面建立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制度,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受到惠民政策。实施“福康工程”项目,做好孤残儿童康复服务,开展先心病儿童救治工作。落实高龄津贴制度,推进老年人救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普及工作,提高老年人福利政策覆盖面。
四、在深化改革中搭建社会服务的“大平台”。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以创新发展为主线,推动民政部门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一方面,在放管服改革中提升服务效率。推行“互联网+民政”服务模式,实施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落实“县证乡制”,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行民政救助业务“数字民政”手机APP客服端即时申报,“云视通”村民代表会议全程摄像,养老服务机构饮食全程监管,全面提升民政事业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在民政业务改革中方便群众。深化低保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低保审批权限下放。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儿童福利和收养领域取消和简化相关证明材料。深化殡葬综合改革,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规范殡葬市场和行业行为,着力提升了民政事业社会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