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宁夏社会福利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自治区、民政厅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138名干部职工从2022年3月27日起连续28天全封闭值守。全体干部职工众志成城,用心用情用力守护432名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圆满完成了封闭期间疫情防控任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防控战役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个瞬间让你为之动容、泪流满面,他们甘做“逆行者”,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民政人的初心与使命,书写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成为了民政福利机构封闭管理下的“追光者”。
身先士卒的“领头羊”刘希伟
2022年3月12日,宁夏社会福利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实行封闭管理;2022年3月27日,停止封闭值守工作人员一周轮换,严格落实宁夏民政厅24条“硬措施”,实行封闭管理连续三周。2022年4月6日,因宁夏同心县发现2例阳性检出人员,决定封闭管理再延长一周至4月24日结束。刘希伟院长连续封闭值守整整28天。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封闭值守了。
2021年10月17日,宁夏出现第一例输入性病例。2021年10月22日,宁夏社会福利院启动全封闭管理应急预案,干部职工分两批实行全封闭管理,这一天正是刘希伟调入宁夏社会福利院任院长的第一天。他来不及熟悉情况,也来不及与家人沟通,主动要求第一批封闭值守。为尽快熟悉院情,刘院长上任当天就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关心住院患者的伙食质量和情绪变化。整整一周,他白天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疫情防控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夜深了,办公室的灯依然通明,他还在翻阅各种文件资料,谋划疫情防控措施。
本次封闭值守期间,刘希伟院长更是身先士卒,与全院279名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不进不出”要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他审时度势,及时运行专业护士组建的预检分诊专班,院内门诊停诊,院外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合并集中开设院外门诊,满足社会患者就诊就医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时搬迁至新楼并设置专用隔离通道,保障周边居民正常医疗护理工作。同时,结合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密措施,制定落实《2022年宁夏社会福利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封闭管理工作方案》《宁夏社会福利院封闭管理措施30条》《宁夏社会福利院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宁夏社会福利院第四批备班人员封闭健康管理轮班换岗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食堂就餐注意事项》《疫情期间食堂供餐十道关》等疫情防控措施。院外工作人员、院内管理服务保障人员、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分区分类闭环管理,核酸检测每周2-3次,每日健康监测,一线岗位实行配餐制,其他人员分批分时按照餐桌隔断隔位就餐。疫苗接种“应接尽接”,除有禁忌症和评估不适宜接种的外,职工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100%,住院服务对象接种率100%,退休人员全程接种率100%。
在28天封闭值守期间,一位副院长主动给刘希伟院长打电话,“院长,你儿子今年高考,女儿又还小,我家女儿上大学去了,家里事少,我替你值守,你赶紧回家照顾孩子吧。”“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这次连续值守周期长,我是一院之长,又年轻,应该带头坚守”,他婉拒了副院长的好意。为了福利院这个大家庭,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
到福利院工作半年时间里,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倾注在了干部职工和患者身上。一根根银发已悄然爬上他的额头,一条条皱纹也毫不到福利院工作半年时间里,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倾注在了干部职工和患者身上。一根根银发已悄然爬上他的额头,一条条皱纹也毫不掩饰岁月,刻下了沧桑的痕迹。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宁夏社会福利院疫情防控目前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刘希伟院长付出的辛劳和心血。
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老黄牛”沈跃
总有那么一个身影,早晨5点就起床开始为全院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准备早餐了。他就是宁夏社会福利院食堂厨师长沈跃,大家都亲切的称他“沈师傅”。
沈跃1962年4月生,2022年4月底就退休了。“我很热爱这份职业,1981年参加工作就在福利院,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工作了41年,要脱下这身工作服,还真舍不得。在这四十几年,我见证了福利院的发展变化,对福利院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深的感情。”说着说着,沈师傅眼角已经湿润了。
这次沈跃大师傅带的这批值守工作人员,年轻人多,很多都是新招聘的,所以他操心就更多。封闭管理期间,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值守工作人员实行错峰就餐,临床科室、预检分诊和门卫实行配餐。食堂上班人员比平时少一半,但他们的工作量超出了平时的一倍多。大家一日三餐都在单位吃,如何提高饭菜质量、改变饭菜花样?患者户外活动减少,营养搭配怎样才能科学合理?这让沈师傅绞尽了脑汁。“我现在也会上网了”,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学会了上网查找资料,把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饭菜安排得井井有条、丰盛多样。“麻辣烫、臊子面、拉面、油条、豆浆、牛奶、面包、奶茶、酸梅汤、水果沙拉,在家里和餐厅能吃上的,我们在单位也能吃上,食堂的工作人员真的是用心了。”这是大多数工作人员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工作人员和患者们都为沈师傅和他的团队点赞!
“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就知足了。”这是沈师傅说得最多也是最谦虚的一句话。
小孙子最喜欢爷爷,爷爷也最心疼小孙子。“小孙子喜欢和我玩,更爱吃我做的菜,每天下班了我都会给他露一手。离家快一个月了,小家伙天天问我啥时候回呢,每天只能通过视频和小孙子聊聊天,有时也发视频让他看看我在单位做的饭菜,让他饱饱眼福。”沈师傅一边切菜一边乐呵呵的说道。
沈跃师傅践行了一句话: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平凡的岗位也能彰显人间大爱!
待病人胜亲人的“白衣天使”安永珍
“每周我们都要给患者修剪指(趾)甲,一次几十个患者,剪完经常手上都会磨出两个豆粒大的泡。这么多年来却没给父母修剪过指(趾)甲,想想挺愧疚的。”正在给病人修指(趾)甲的安永珍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离开家这么久,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父母年龄大了,再有两年也该80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梗,常年吃药。左腿膝盖安装钢板的地方时不时疼痛发作;父亲2015年做的颈椎手术,现在颈部活动受限。老两口在家互相照顾着,他们对我的工作特别的支持。”安永珍骄傲的说着。
1998年,安永珍护校毕业后,来到了宁夏社会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从此便开启了她不一样的人生。每天面对的是没有家属陪护、精神活动脱离现实、言语行为异乎寻常的精神疾病患者。他们或痴或狂,言行紊乱,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拒食、拒药,有的患者集慢性精神衰退和先天智力低下,并伴有严重的躯体疾患,缺乏言语表达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封闭值守的28天,每天安永珍和她的同事们就像一个个超级保姆一样。消毒、测温后,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服药、打针、输液、处理医嘱,看护进食、睡眠,协助洗澡、更衣,帮助理发,剃须、修剪指(趾)甲,巡视病房、观察记录病情……。不仅仅要给患者生活上的照料,还要做心理护理、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训练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除了日常工作,还要给患者宣教新冠肺炎防护相关知识,教会他们正确佩戴口罩,指导手卫生,消除患者封闭状态下的孤独寂寞、焦虑恐慌感,稳定患者的情绪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不易。在男性治疗病区工作,时刻都要紧绷安全这根弦,因为她们面对的是一群言行紊乱、敏感多疑、缺乏自知力,具有幻觉、妄想,时刻有冲动、自伤危险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稍微一个疏忽就有可能酿成无法弥补的护理事故。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无怨无悔坚持走下去。“很多患者从不会刷牙,不会叠被,不与他人交流到主动料理个人卫生,主动开口说话。看到他们一天天进步,一天天康复,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改变,也令我们感到无限的欣慰。”从她坚毅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虽然是一棵小草,却能抗击风雨;虽然是一棵小草,却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封闭值守期间,我们身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孕在身的岳文静、卜娜,孩子即将参加高考的赵成荣、黄丽娟、郭军,临近退休的郭金海、肖俊新等等。社院人一直在默默坚守、默默付出着。我们始终坚信:坚守就是奉献,坚持就是胜利!宁夏目前已经“清零”,相信我们伟大祖国战胜疫情指日可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