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会福利院封闭管理实录
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宁夏社会福利院为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健康安全,3月12日起正式启动无节假日全封闭管理模式。全院279名干部职工牢记使命勇担当,分批次默默守护432位民政服务对象,她们舍小家,顾大家,用温情阻隔疫情,用辛劳诠释初心,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民政工作者的无畏、坚韧和奉献,全力以赴确保民政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安全稳定,用心用爱托起民政服务对象稳稳的幸福。
在封闭管理的35天里,宁夏社会福利院福润区的“孩子们”过得怎么样?这组图文真实记录了她们的一天。
4月15日,是宁夏社会福利院封闭管理的第35天,是第三批轮班工作人员,离开家,吃住在院,默默坚守岗位的第20天。
残酷的疫情限制了我们的脚步与生活圈,但“忙而不乱的背影”和“孩子”们天使般的笑容,却是这场战疫中最绚丽的光芒。
早晨6:00
“‘孩子’们,起床啦!”福润区“孩子”们一天的生活迎着晨曦拉开了序幕。宁夏社会福利院福润区收治的43名孤残女青年,均为宁夏儿童福利院年满18周岁后转入,成为民政集中供养对象。43位患者中,3名长期卧床,明显躯体畸形;9名常年乘坐轮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0名生活能够自理,但仍需护理人员协助料理大小便及个人卫生。因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或发育迟缓,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考验,穿衣、叠被、洗漱、如厕,哪怕是像吃饭、站立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格外艰辛苦。“有的‘孩子’肢体僵硬,四肢不会打弯,一紧张胳膊和腿就缩在一起,拉都拉不开,给她们穿衣洗澡、喂药喂饭、处理大小便、换洗被褥和康复锻炼大多数时间挺费尽。全封闭值守期间,我们福润区分两批轮值,由常规管理下的APN排班模式,调整为每天7人两班倒,24小时不停歇的照顾她们,人员紧缺,我们连眼睛也不敢离开她们,真是挺累的,但如果今天哪个小家伙儿冲我们笑笑,或者咿咿呀呀地跟你说几句话,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福润区护士长张越笑呵呵地说。
早晨7:00
封闭管理的每天早晨,福润区一如往常开展晨会交接班工作。交班过程中,值班医护人员详细交代科室患者总数、病情、治疗、护理、院感、疫情防控及夜间病情变化,特殊处理的以及需要白班继续观察等情况。为了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更好的掌握全院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切实解决临床科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希伟深入临床一线,参加晨会交接班工作。他认真听取医护人员的工作汇报,并仔细梳理现场提出的问题,对科室存在的工作难点和实际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对于能够现场答复解决的,刘希伟院长都会立即安排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让举措掷地有声,对于暂不能解决的,刘希伟院长都会详细记录,列出问题清单,会后按程序研究解决方案。
早晨7:30
膳食科的工作人员已将热好的牛奶、香喷喷的米粥、软糯的糕点等各式早餐送了过来,护理员妈妈根据“孩子”们的个人喜好、忌口情况,精心调配后再进行分餐,她们有的对鸡蛋黄过敏,有的只能吃流食,有的“孩子”肠胃较为脆弱,饭菜温度必须控制在34°以下,科室所有工作人员了如指掌。安安是一名重度脑瘫的宝宝,吞咽功能极差,食物需要打磨成流食,护理员妈妈需要一勺一勺地喂,每一次都需要40分钟才能完成。“宝宝,来,妈妈给喂饭饭,慢点,慢点,不别急,多着呢”“给她们喂饭的时候,我就想起来我家孩子,刚三岁,昨天晚上还和我视频,哭着想我,我没出息的也流起了眼泪,我哪像个当妈的样子啊,娃娃哭着求我说想到院门口看我一眼,远远的看一眼就走,我听着孩子那样说,心都快碎了,但人总要有取舍,哪头轻哪头重,我心里都知道,忍忍吧,20天都过去了,今天听到最好的消息就是宁夏清零了,看到曙光了”李彩玲红着眼圈边喂饭边笑着说。福润区,这样“丢下”自己孩子,去照顾大家庭的妈妈还有秦春。她们两个人的丈夫同在社院工作,这批封闭结束后,接替她们轮值的便是生活中最亲密的爱人,战疫中最可靠的战友,匆匆一见,既是离别。
上午8:00
医护人员开始查房工作,测量体温、问诊治疗、记录病症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及时掌握“孩子”身体状况的有效途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具有人员密集、人数众多、个人防护意识缺失的特点,我们的民政集中供养对象免疫力又相对较低,疫情防控期间属易感人群,一个患者生病,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播感染,所以每天的查房工作就是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大面积感染的关键环节”福润区科长刘婷婷说。
上午08:30
“妈妈,今天我们能出去玩吗?”“当然可以了,今天天气不错”每当天气好的时候,福润区的岳文婧带着“孩子”们来到指定的户外安全活动区域晒太阳、散步、做操等,不仅能够放松心情,还可以增强体质。剩下不适宜外出的“孩子”们会在特教室进行学习,医护人员会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特点,为她们制定多种多样的教学计划和康复活动。小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21-三体综合症,她的皮肤总是格外的干,嘴唇永远都是裂开的。细心的准妈妈岳文婧就像心疼自己女儿一样,在封闭前专门去超市给小敏买了很多护肤膏、润唇膏。岳文婧,刚结婚没多久就欣喜的发现自己怀孕了,抗击疫情号角拉响之时,她毫不畏惧,主动请缨,克服孕期妊娠反应,轮班坚守岗位,她说:“这个时候我绝对不能退缩,一定要坚守在岗位上,为科室担力所能及之事,也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做个好榜样,为母则刚,妈妈不再是小女孩了!”
上午09:00
这个时间工作人员按照制定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各自忙碌的工作。保洁人员开始了清洁和消毒工作,为房间、走廊等公共区域喷洒消毒液,早晚各一次。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每日用84消毒液不定时擦拭消毒,每周医护人员还会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科室进行消毒。
中午11:00
午饭时间到了,护理人员把每一个“孩子”都安顿在饭桌前,对未能独自吃饭的“孩子”,进行喂食。为避免使用集体餐具的交叉感染隐患,“孩子”们使用的都是自己的专用餐具,由护理员做好标记和每日消毒。忙碌而又紧凑的上午在午餐结束后暂告一段落。“孩子”们开始午休了,她们见缝插针的开始各种打扫和缝缝补补的工作。“听见响动我们就要赶紧过去,看看是不是踢开了被子,要不要更换尿不湿,还是渴了、做梦了,都要及时安抚,就像照顾小小孩一样,这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积累经验,等将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肯定会照顾的特别好”小护士张玉幽默地说。
下午14:00
“孩子”们陆续起床后,护理员妈妈们开始给她们按摩、康复、洗澡、剪指甲等,除了每天的文化课,福润区还会给“孩子”们安排一些寓教于乐富有趣味性的康复活动。元元是个不能坐也不能站的脑瘫患儿,与人交流时,她动作迟缓,目光呆滞,持续的康复训练效果一直不够显著。李学玲护士偶然发现,用教具诱导训练时,元元的头部会不自主的跟随目标物摆动,嘴角微微上扬,这让李学玲看到了希望。“有的时候康复训练久了,‘孩子’辛苦,我也是满头大汗,可看着她坚定的眼神,上扬的嘴角,对生命的渴望,我深深的被打动了,她似乎也能感受到我的喜悦,努力坚持着,还会主动握着我的手不放,对于她和我,这个小小的改变都是奇迹啊!”李学玲动情地说。
下午15:00
要说“孩子”们最开心、最热闹的时刻,便是每天分发零食的时间。杨正梅妈妈把水果切成小块,面包切成小块,有核的去掉果壳,“孩子”们每次拿到零食都会去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你吃一口我的,我吃一口你的,美美滋滋,满足而又欢乐!3月底,本是杨正梅和未婚夫商定已久的婚期,小夫妻俩筹备婚礼也有半年之久,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对年轻人毅然决定推迟婚礼。杨正梅说:“虽然有些遗憾,但疫情当前,保护好民政服务对象健康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护士,我更要投身于战疫工作中,这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我老公说他非常支持我,让我安心工作,不要有啥负担,好好抗疫,等着我凯旋而归!”未婚夫的理解让杨正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下午17:00
美味的晚餐准时送达。护理员妈妈除了按照“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分配晚餐,还要给不能自理的“孩子”喂饭,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还是需要技术的。你看,勺子在护理员李菁妈妈的手里轻巧的转动着,丝毫没有把食物撒到外面,一会儿就喂完了。最后一个“孩子”花花是最难喂的,她既不主动张嘴也不咀嚼,李菁选择了营养全面的流食给花花吃,并加了一个蛋黄放在里面,碾压成沫,从五点十五开始一直到六点十分,一个小时的时间,李菁站在轮椅旁,始终保持着一个姿势,边和花花“聊着天”边哄她吃饭。等所有“孩子”都吃完饭,洗刷完毕,安顿好她们后,这时护理员妈妈才能在护办室吃上几口饭,此时已经接近八点。
晚上20:00
睡前洗漱开始了,在护理员妈妈们一天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这个时候,我们特殊的宝贝小雪,趁着大家熟睡的时候要“开小灶”了。小雪由于病情原因,不能正常进食,所以只能通过打鼻饲液的方法为她补充营养,护理员妈妈们先将米糊、蛋白用破壁机打成鼻饲液,为避免在打入的时候因为液体太凉太热造成小雪胃部不适,所以护理员妈妈们严格按照规定温度为小雪注入营养液。一开始小雪身体虚弱不愿说话,连眼睛都不愿意睁开,可在福润区妈妈们18天日夜不间断的悉心守护和治疗下,小雪现在病情有所好转,虽然身体虚弱不能进食,每天仍需打入营养液,但是现在说话已经有气力,可以和医护人员简单沟通交流。
晚上22:00
“孩子”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护理员妈妈们依然在忙碌着,几个“孩子”踢开了被子,妈妈们第一时间把小被子重新为她们盖好。这边刚照顾妥帖,那边就传来拍打床头铁杆的声音,护理员妈妈闻声跑过去。刚进房间,就闻到一股异味,“孩子”用焦急的眼光寻求着帮助,“没事儿,别动,别动,妈妈过来了,不怕”。说着,护士冀晓茹抽出“孩子”身下的成人纸尿裤,并将护理便盆塞在了“孩子”的胯下,并帮她擦拭身体上的污物,手脚娴熟且温柔,冀晓茹一遍又一遍的擦拭着,生怕没有处理干净的污物会让“孩子”娇嫩的皮肤起了疹子。
深夜
楼内一片安静,连关门和走路的声音都是轻的。值守夜班的护理员妈妈们每20分钟一巡视,仔细查看“孩子”们的情况,为她们盖好被子,更换尿不湿等。
清晨
清晨,太阳还盖着厚厚的棉被在睡觉,福润区的妈妈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这群日夜兼程,再普通不过的“妈妈”们,正以无言的母爱,有力的肩膀,温暖朴实的民政情怀,为“孩子”们撑起疫情下的蔚蓝晴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