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第22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18-07-31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陈艳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管理全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管理的关注和支持  

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深表感谢。

我区自2009,进入人口老龄化以来,不断探索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9073模式:90%居家、7%依托社区、3%入住机构的养老模式)。也就是符合90%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模式,如您所说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因此,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调配社区的养老资源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已成为全区的主要做法。各地通过零点起步,切实抓好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全区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情况

一是加大建设投入,配套设施设备。2015-2018年,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全区共投资28878万元(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共计投资18206万元,地方配套10672万元),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6个,总设置床位达到2720张。在日间照料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各地积极作为,争取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整合各类资源,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资产等方式,按照规范和标准加快进度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1040平米以上,设置床位30张;社区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750平米以上,设置床位20张。项目建成后,各地按照生活服务、文体娱乐、医疗康复、办公服务四大功能区,生活照料、健康保健、文化娱乐、法律维权、精神慰藉服务和上门、日托、信息服务等八个方面的规范服务功能需求,及时配套必要的设施设备。协调通水、通电、通电、通气,悬挂运营管理各项制度,明确运营管理主体责任单位,通过党建和“六个老有”等形象墙展示,营造敬老爱老助老服务环境,打造了设施较为完备的社区为老服务阵地。

二是探索运营方式,开展为老服务。各地通过总结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取得的经验,结合社区工作和为老服务实际需求,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开展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工作。第一种是以社区服务站为责任主体进行管理运营(占已运营总数的81.8%)。充分发挥内设老饭桌、休息室、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阅览书画室、网络室、棋牌室和文体娱乐室的功能作用,开展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第二种是由社区监管指导,老年协会管理运营(占运营总数的15.8%),发挥社区老年人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负责管理、运营、服务等工作。第三种是由社会组织或专业服务公司承包运营(占运营总数的2.4%),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保健、休闲、娱乐等多种活动服务。这三种主要的运行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相结合,开展社区老年人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急等服务工作。各地民政、老龄部门按照《自治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积极争取岗位服务人员薪酬、基本运营经费、困难老年群体服务补贴等补助资金,部分县(区)为每个日间照料中心安排运营补助资金5千元至5万元不等,同时安排公益性岗位1-2人,依托老年饭桌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困难老人、残疾人提供用餐配餐服务,通过活动吸引更多有经济能力的社会老人加入优惠收费用餐行列,既方便老人就餐又可以支撑起基本运营。

三是形成特色模式,利于全区推广。全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情况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各地不断创新方式,强化运营,大力推进,抓好特色服务,形成可借鉴的模式,通过细节促落实,为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提供必要的供给和优质服务。首先是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结合星级社区评定,发挥好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基层老年协会和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帮助作用,推动社区为老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例如西夏区在各社区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十星”评比,利通区开展的党员积分制管理等,社区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其次是发挥阵地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四大功能区开展八个方面的规范为老服务工作,成为健康老人的乐园,空巢老人的第二家园,失能半失能和行动不便老人的联系人和提供帮助的知心人。例如银川市金凤区构建完善以居家养老、社区照料、义工援助、邻里互助、亲情慰藉、协会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养老模式。第三是发挥辐射居家老人的服务作用。例如,西夏区燕宝社区建立上门服务制度,网格员对居家老人各项需求进行登记并予以帮助,定期进行回访;西夏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青铜峡市紫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设的配餐中心除了服务本社区老人就餐以外,还辐射配送周边社区200多个老人用餐,形成了常态化服务管理机制。第四是发挥孝亲敬老的引领作用,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孝文化教育,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孝亲敬老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阵地服务、上门服务、协会服务、义工服务、慰问捐赠等为老服务活动,实现社区老人全覆盖。例如,大武口区打造了“邻里互助”、“爱心敲门”、“邻里守望”、“婆婆妈妈服务队”等特色为老志愿服务。引进多家专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专业化服务。第五是发挥各类资源的整合作用,结合困难老人服务补贴、公益性岗位人员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组织等资源,借助基层组织建设、教育、文化、残联等服务基层项目安排,拓展为老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例如,原州区建立“医疗+养老”“专业+志愿”“互联网+大数据支撑”服务模式,盐池县运用智能化信息平台打造10分钟“服务圈”,让老年人“托老服务在社区、老有所乐在社区”。第六是鼓励有专长的社区居民参与体验式为老服务活动,采用“养老储蓄银行”或“服务置换”方式鼓励社区居民、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同时,对接医疗资源,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合作关系,解决老人就医医保问题,开展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逐步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吸纳您的建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提出贯彻落实的措施。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指出,“居家养老以及融合了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少量的机构养老是最好、最适合我们的方式。”《自治区“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符合标准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的城镇社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行政村。”当前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老龄和养老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们要加强人口老龄化形势宣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把居家养老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组织、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硬件建设经费、管理运行经费、政府购买服务经费、设置公益岗位所需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科学合理的增长机制和鼓励创先的激励奖补机制,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持。同时要争取和配合人大、政协开展监督检查等,使居家养老工作受到广泛重视。要推动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强与财政、发改、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整体合力。要推动有关部门细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土地供应、资源整合利用、水电费减免、医疗服务、床位和运营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大协调力度,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的方面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要大力支持基层开展创新实践。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鼓励基层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实践,探索各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和日间照料中心,实行公办运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等多种运营模式,尤其要鼓励发展PPP模式(即“公共私营合作制”),通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的合作,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要切实推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偿和激励机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使需要服务的困难老人、重点优抚对象、荣誉老人等得到政府资助性或奖励性的服务。要及时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是不断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要求,构建完善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地位,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作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准入制度,明确日间照料中心职责,公开服务项目及优惠价格,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构及服务网络,使居家养老服务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和去年年国家和自治区质监局发布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宁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规范》《宁夏养老机构生活照料操作规范》等,建立健全有关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录用条件、考核标准、服务承诺、奖励措施等工作制度和服务规范内容;进一步细化日间照料中心的各项服务管理制度,并在醒目位置悬挂。要制定日间照料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评估运作模式和机制,开展对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和老年人经济和行为能力的评估。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回访制度,每月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对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和质量反馈,确保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

    三是切实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要不断强化措施,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使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各地要围绕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指导日间照料中心不断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要在为空巢、独居、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配餐送餐、居室保洁、医疗陪护等三种最基本的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到为社区所有老人提供短期寄养、日间照料、助浴、助行、助购、助急以及休闲旅游、文体活动、学习教育、心理关爱、健康理疗、矛盾化解、法律维权、社会参与以及智能化社区服务等一条龙服务项目,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要不断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从老年人提出服务申请到确立服务种类,从签订服务协议到服务用工派单,从服务过程到服务回访等,逐步做到规范、公开,并建立服务档案。要推动医养结合工作,落实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探索和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协议签约、招商引资、公建民营等方式,培育具有创新理念和先进模式的医养结合试点,逐步为更多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做出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要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训,把有从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家政服务专业培训,并增加老年护理知识等培训内容,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培养和引进社会工作人才及相关专业人才,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整体提升服务队伍素质。同时,要积极通过“三社联动”以及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干部、社区热心人士以及青年志愿者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最后,对您为我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以及对我区老龄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表示真挚的感谢!衷心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为我区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2018年730

  

  联系单位及电话: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0951-5039609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